在我们宝贵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之时,我们选择了去到美国堪萨斯城(Kansas City)的华盛本大学(Washburn University)进行交换学习。华盛本大学位于堪萨斯城首府托皮卡(Topeka)。成大在为提供我们如此宝贵机会的同时,学院也支持我们线上进行毕业答辩,国合处的老师们也时刻为我们关注着I20签证办理情况。在解决了后顾之忧、知道这一路有成大母校为我们护航后,我们在2020年1月怀着激动的心情,跨越一万公里,开始了这一段泪和笑、苦与乐并存的交换生活。
(图1 启程)
(图2 堪萨斯城)
(图3 校园一隅:冬)
(图4 校园一隅:春)
“每一朵乌云都镶着金边,你我终会看见光”
要知道每一个留学生都不是天生的自信和乐观,但是每个留学生都是在一次次试探和突破中变成了坚强的模样。虽然满足了语言门槛条件的我们,在去到美国的第一天就被来了一个下马威,洛杉矶机场里的快节奏与不同肤色口音各异的外国人,我们真真切切感觉到自己成了异乡人,四目相对,我和你好像成了异国里彼此最后的依靠。几经辗转来到堪萨斯,终于开始了新的生活。第一天来接我们的是Gary和David,他们是当地华盛本大学的志愿者,也是他们在之后的交换生活里,带我们熟悉校园、参加各种留学生派对、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和一群日本学生去市区游玩、看冰球比赛、参加当地学生的毕业仪式)、仔细倾听我们在课业上的烦恼。从舒适圈里的自信到真正的自信,总得有人推我们一把,只是这样的推动是极其温柔和善良的,在他们的鼓励与帮助下,我们改变了,变得敢于表达、敢于直面自己内心、敢于挑战自己了。
(图5 宿舍)
(图6 结业典礼)
(图7 校园活动)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民族凝聚力是可以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里面赢两次的。2020年,是新冠元年,全世界人民都在未知恐惧之中。春假之前,我们积极为国内寄送紧缺的口罩;但是好景不长,物资还没有寄到,美国也开始了疫情的大规模爆发。我们很感激华盛本大学对留学生的关照,当时关闭校园之后为我们安排了单独的宿舍,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去食堂打包带走。接下来就以网课的形式继续完成学业。当时美国一夜之间就变得物资紧缺,我们无法购买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也是这时候,成大国合处的杨老师在帮我们向大使馆询问回国的包机,帮我们申请到了政府的留学生救济包。我们很快就拿到了从祖国寄来的一整箱N95口罩、连花清瘟胶囊和酒精等物品。在那时,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也从我们身上向外涌动,我们把留下小部分自己使用的同时,把大部分物资分发给身边的中国同学和其他留学生,以及我们的老师和寄宿家庭。我到现在也清晰地记得,一个韩国老师在听到我们要给她一些物资的时候,她感动地掉下了眼泪。也是因为学校和杨老师的帮助,我们是当地所有中国学生里面第一批获得了包机回国的资格。于是在2020年5月31日,我们结束了这一程交换之旅,像是一场漫长又奇妙的梦。有好多场景仍记忆犹新,回忆起来都带着一份真挚的情感,而这份感动和恩情,一直激励着我们用真正的爱和行动去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图8 物资紧缺的超市)
(图9 归途)
“学,然后知不足”
在美国,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校园气息与学习氛围。我们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课并且试听,几周之后再提交最终的选课方案。由于是全英授课,我们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但学校图书馆的“课业辅导”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图书馆有很多小教室,可以提前在网页上预约“Tutor”,他们都是高年级的学生,不管是哪一个科目,我们都能找到合适的“辅导老师”为我们讲解,比如如何列出一篇演讲的大纲、如何正确引用文献做到学术规范、批改我们的英文写作等等。当我们积极地投入新环境之后,才发觉我们已经踏出了舒适圈,专业水平与英文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
虽然我们仅选择了四门课,但是课业也并不轻松,我们选择的市场营销课程在开学一个月之后就迎来了第一次考试。我还记得当时在宿舍旁的自习室,我们拿着整整40页的讲义和题库背到了凌晨一点,第二天踏着厚重的雪前去教室考试。此后,我们完成了大大小小好几堂测试、三次演讲、四份作文还有厚厚一摞的作业,最终全科GPA达到了3.76/4。每当看到写作课老师在我作业上的评论,十分感激他有认真阅读一个非英语母语者的稚嫩文笔,甚至不吝赞美。
在美国的五个月学习当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鼓励教育”,漂泊异乡的学生无不为此感激,每一声赞美都会化作一分力量,像是轻盈的风托起我们疲惫的脚步渐行渐远。
(图10 收获)
(图11 最后一课)
“朋友这种关系,美在锦上添花,贵在雪中送炭”
高山流水,伯牙绝弦,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下,我们收获的不止是知识,还有无数人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安好康健时的互助,患难与共时的真情,闻弦歌而知雅意,民族不同,情谊却相通。Gary和Ruthann绝对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在Gary的鼓励下,我们每周都去和当地的同龄学生进行讨论,当时抱着想练口语的目的,没想到后来Gary和Ruthann与我们成了忘年交。很难想象这对80多岁的老人,会有极其清晰的头脑和超强的身体素质。有一次我们谈天,随口提到最近天气有些冷,没有想到Gary隔天就为我们拿来了被子;在隔离期间,他们怕我们无聊,甚至搬来了电视到宿舍;他们也常挂念我们学习上的困难,当时刚到美国开始学习,还没有适应全英授课的课堂环境,有一堆问题却不敢问,Gary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先试着课下和老师沟通,老师考虑到我们是交换生,在之后的课程上也会更多关照我们,有意放慢语速。在那之后,我们无话不说,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故事,我们每周都去他们家里,Gary教我们用电锯切木板,修补地下室;带我们使用气枪打靶;在恺恺生日的时候为我们订做蛋糕;在隔离的时候给我们买炸鸡……当我们离开的美国时候,Gary和Ruthann说会给我们一直留一间房,等我们随时回来住。在那里,我们真的感受到了大爱。Jisoo,是我们的演讲课任课老师,也是和我们思维同频、互动最多的人。她更像一个姐姐、一个少女,她一直鼓励着我们去勇敢做自己,她和我们每周都会找时间聚餐,去聊我们生活里的小确幸,倾听我们的不如意。她是天使,在课堂上用眼神传递鼓励,让我们敞开心扉去演讲去表达,在对演讲稿的反复修改、不断排练之后,我变得更有逻辑也更勇敢;她是天使,在我们等待包机回国的那一夜,彻夜未眠,一直陪着我们平安落地;她是天使,每个月都会买一本书赠与我们,分享彼此的收获;她是天使,带我们在疫情时期也逛遍了整个托皮卡,博物馆、公园、书店都留下了我们的影子,她和我们一起做饭,加入我们的学生小团队。Jisoo是我们在美国的灵魂伴侣,这种友谊是每个身处异国他乡学子的精神依靠。Mondana、Muhannad和Bella,是和我们关系最好的同学,他们分别来自法国、沙特阿拉伯和中国,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彼此陪伴,一起去购物,一起做饭聚餐,一起看电影。从同学变成了更像是关系紧密的邻居,这种友谊真的太可贵了,只要你愿意,坦诚相待,大胆一点,高山流水,皆是知音。
(图12 老师同学)
(图13 朋友)
(编辑/孙名锞 责编/邓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