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2年底《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报告(2022)》发布后,散发着墨香的纸质版报告与大家见面啦!该报告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组编,全面解析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现状和趋势,呈现最新建设成就,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作为《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报告》系列的第二本重磅之作,本报告主要展现2021年度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状况,力求基于事实和数据,客观描述年度全球中文教学资源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既关注纸质教学资源的研发和使用进展,又密切跟踪新技术、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教学资源发展动态,向世界传达中文教学资源研究的“中国声音”。
报告共几大部分?

为了获得翔实的数据支撑,项目组开展了大规模问卷调查,回收教师问卷2340份、学生问卷2327份,调查范围覆盖全球六大洲97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或网络调研,以求尽可能客观、真实地为读者呈现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的基本面貌和宏观趋势。
标准和规划建设取得哪些新成就?
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在行动规划和标准构建方面取得了新成就。
“三计划一指南”: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 年)》
◆《“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 年)》
◆《国际中文在线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5 年)》
◆《国际中文教育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两个标准性文件”:
◆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 0025—2021)
◆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发布《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
◆ 海外中文教育标准建设也取得新的进展,4个国家发布中文教育大纲。截至2021年,海外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110部中文教育标准。
纸质教材编写有了哪些新变化?
编写理念上,结合中文特色,充分吸收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和教材编写理论精髓,相继推出了各类教材。

编写内容上,不断扩展真实语料,内容更具时代性和跨文化性、跨学科性,教材注重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本土化特色明显。

体系结构上,教材体系在纵向级别设计上不断细化,难度递增的科学性逐步加强,技能类、要素类、专业类教材配套日趋完善。

教师和学生的资源观念有了哪些更新?
“教材是资源/指南”的观念已基本树立。对教师而言,教材的权威性有所降低,教师已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学生十分重视教材的资源价值和指南作用,同时也认可教材的权威性。

资源使用态度较为积极。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教材使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学习目的、符合学校教学要求、话题内容使用、教学思路清晰等方面给予了较高评价。

教师能动性得以彰显。教师主动学习并应用新技术的意识较强,使用教材时普遍运用了补充、调整、改写、删减等策略,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水平。

使用者的关切点存在差异。教师面对教学资源选用时,更倾向于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是否适用等;而学生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出发,反映出“以学习效果为驱动”的教学资源使用理念。

资源实用性更为重要。使用者常用的数字资源类型多样,常用平台多达30余种,但其常用功能多为课堂授课和互动。使用者希望平台运行稳定,提供更多音视频、PPT课件、数字教材等更加“接地气”的实用资源。


数字资源建设有哪些新进展?
国际中文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通过内容、技术、载体、环境、服务的深度融合,加快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国际中文教学资源产业模式的创新与重构,塑造国际中文教育新优势。
(一)在线教育迅猛发展,促进了中文教学平台建设
2021年海外中文在线教育平台呈现出依靠地缘优势由亚洲市场向其他各大洲辐射的发展态势,本报告选取了15家有代表性的中文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分析,这些平台遍布四大洲,运营方式也趋于市场化,合作路径更加多元。

(二)智能技术不断为数字资源注入活力
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手写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逐步融入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智能化产品日渐丰富。
● 谷歌和苹果APP应用商店共上架54款中文教学APP。
● 语合中心首批10家“中文智慧教室”正式挂牌成立,中文智慧教室对数字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

● 数字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主要资源形式,全部或较多使用数字资源的教师占比61.03%,学生近半数。

● 教师对数字资源的满意度较高,且持续使用意愿较强。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在构建标准体系与规划、提升质量意识与水平、彰显人本情怀与担当、体现数字融合与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构建中文教学资源内涵式发展框架提供了实证依据。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文教学资源内涵式发展的实践及其诠释,为未来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报告(2022)》,小编就先推荐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了解。
注:数据来源于《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报告(2022)》
纸质报告购买链接:
https://book.hanfengeducation.com/teaching-detail.html?id=81729118
http://www.blcup.com/PInfo/index/12613
电子报告购买链接:
http://www.blcup.com/PInfo/index/12593
投稿方式
如果您有感言见闻、学员故事、教学方法、知识干货等想跟更多人分享,欢迎通过weixin@chinese.cn邮箱给我们投稿~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转载自:语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