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诺贝尔奖得主大卫·维因兰德解密薛定谔的猫

浏览人次:

本网消息(文/旻旻 王静   图/祁濛 穆紫)10月10日上午,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大卫·维因兰德教授到访成大,受聘我校荣誉教授。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清远在学术贵宾厅会见大卫·维因兰德教授。



王清远热情欢迎维因兰德教授,并向首次莅临中国的维因兰德教授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发展情况。成都是八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学校依靠成都、立足成都、服务成都,在成都市人民政府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的目标指引下,在学科专业、科研条件、校园环境等多方面实现了较大提升,愈加彰显成熟现代的综合大学气质。王清远还重点介绍了学校在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相关举措。他表示,“维因兰德教授到访将激励学校年轻的学者、学子不断追求学术上的卓越。”


大卫·维因兰德教授感谢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首次中国之旅令他难忘。成都大学作为他中国讲学之旅的重要一站,十分期待与成大的师生交流。



会见后,维因兰德教授在学术报告厅为师生作题为“量子计算机与薛定谔的猫”学术讲座。党委常委、副校长冯炼、赵钢同师生一同分享维因兰德教授的“奇妙世界”。现场还有来自外校慕名而来的师生聆听讲座。



维因兰德教授围绕为什么要开发量子计算机、科学史上的有名的奇怪生物——“薛定谔的猫”,和令他摘得诺贝尔奖的激光冷却技术几个方面分享了他的研究经历和心得。维因兰德教授指出,今天的高科技没有一样离得开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动摇了物理世界严格的因果律,随机性是量子世界的基石,这种随机性即是量子的“叠加”和“量子纠缠效应”。为验证这一设想,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薛定谔的猫”这一思想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他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基于量子纠缠现象,人们提出了量子计算机的概念,量子计算机的十个量子比特记录的不再是一个10位二进制数,而是2的10次方个二进制数,量子算法的优势将实现量子计算机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指数级的提升。维因兰德教授用一张张图表,深入翔实地阐释了量子计算机原理和发展。他还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用激光来冷却保罗阱的离子、用陷俘离子的概念来实现离子计算机的量子门。维因兰德教授表示,未来量子计算机将以根本性的方式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量子技术在数据保密方面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量子技术的应用……讲座答疑环节,维因兰德教授耐心解答了大家的疑问,他亲切地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勉励同学们积极思考探索未知。他表示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式的“华山论剑”有利于科技发展,他赞赏中国量子力学的发展,期待中国在量子技术方面的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李洁)